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诺敏河金榜政治学苑

全国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东三省十佳政治教师、黑龙江普通中学首届最佳教师

 
 
 

日志

 
 
关于我

李海,高级政治教师,多年担任高中毕业班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高考成绩优良。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教研文章600余篇,主编合著教学用书、校本教材28本,21项科研成果获市以上奖励,被国内多家杂志社聘为特约通讯员或特约编辑。曾任学校政治教研组长,校科研室主任。荣获过市级教学能手、市级教育科研能手、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市级优质课竞赛壹等奖、市级优秀课题主持人,省级教学设计壹等奖、省首届说课大赛壹等奖、省级优秀指导教师、黑龙江省普通中学首届最佳教师,东北三省十佳政治教师、全国教研骨干教师、全国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

小课题研究实践篇之三:让教师以研究的姿态投入教学实践  

2017-03-28 14:32:47|  分类: (53)【教育科学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缘起:重振学校的科研特色

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下的两所小学——辅成小学和南湖小学,历来重视教育科研,是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校,嘉兴市教科研实验基地。多年来,学校一直以“立足实际,突出特点,提高质量”为原则,坚持科研兴校的战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近来的一些发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教科研的一些困境。

  发现之一,虽然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教师整体科研能力还较薄弱。如何让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研究习惯,是值得重视的。

  发现之二,虽然有很多老师参与了各级各类培训和校本研修活动,但我们见到的镜头常常是:教师们争论思辩滔滔不绝,但在真实的教育情境里,却依旧我行我素、言行不一。

  发现之三,虽然学校支持教师进行常规的学校课题研究,但是由于研究在操作上过于追求科学性,程序复杂,由此对教师个体而言,还存在很大难度。加之近来被异化为过于强调发现规律、理论突破,过于追求名利效应,使得许多的科研脱离了教师教育教学现实。

这些发现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何教科研继续成为学校的特色,如何让我们的老师从教科研中有所得到,获得成长呢?

我们的思考: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

我们在了解学校教师们的想法,进行了深入思考之后,得出一个认识: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应当立足教师现实能力,应当从细小处切入,应当在日常教育教学背景下针对教育实践问题开展研究。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对于教育问题,用分析的客观的方法研究。将大问题分析为数十数百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至少有一人继续研究办理,如是,即大问题也不难解决了。”为此,我们提出并实践了“教师小课题研究”,力图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更利于教师完善自我。

  我们所谓的教师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或者自我经验作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它具有研究范围局部化、研究内容具体化、研究方式简易化、研究周期短期化的特点。

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程序、方法

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四个基本程序:主题选择——资料综述——案例博证——理论提升。

  教师小课题研究分为个体研究和群体协作研究两种方式,其中教师小课题的群体协作研究模式是我们大力提倡的。

  “多人同课+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小课题群体协作的研究模式之一,即从课堂教学入手,以课例研究为平台,基本操作流程如下图:

  多人同课: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基本单位组合成研究小组,选取大家均感兴趣的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轮流上课和研讨。通过不断上课和研讨,逐步形成课例成果。

  小课题研究:在多人同课研修中,每个教师针对上课实践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点(即小课题)进行分析诊断,并通过亲身实践去验证自己的预设。通过不断的观测、思考、实践、研讨,逐步形成小课题成果。

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内在特质

  从教师个体角度看,每位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均经历了这样一个基本过程:

  ①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观察他人实践,根据他人实践进行分析诊断,并确定研究主题(即小课题);

  ②参与集体研讨,介绍自己的研究主题并听取他人对该主题的分析诊断;

  ③继续观察他人实践,参与研讨,使研究材料不断丰富研究主题不断深入;

  ④自我实践,验证自己的预设,自我分析诊断并听取他人对该主题的分析诊断;

  ⑤继续观察他人实践,参与研讨,使研究材料不断丰富研究主题不断深入;

  ⑥全面回顾总结。

从小课题研究角度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围绕自己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不断的分析诊断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教师不仅对自己研究的主题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其他教师研究的主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整个小课题研究过程,每个教师都既有大量的现实实践作为研究材料,又有自己的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研究猜想,还有大量的其他教师提供的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见解,不仅研究过程真实、丰富,而且研究的实效性也很强。如图:

学校对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所提供的支持与保障措施

在这两年中,我们学校的小课题研究处于不断的调整、优化之中。两年下来,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持续进行,需要积极争取专业机构的支持,需要学校各种制度的保障,整个运作过程更需要一定的策略。

1、积极争取专业支持,支持教师的小课题研究

  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现实困难,特别是在初期。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在教师小课题确定之后,深入到教师群体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了解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寻找与该研修主题相关的资源,与之建立联系,争取多种专业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专业支持资源不仅局限于本校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教研部门等等的合作与互助,都是教师小课题研究过程所必需的,也是我们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展开的专业资源和支持。虽然这种支持和联系不一定非常牢固,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比如,在实施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初期,邀请原嘉兴市教科所所长阮望兴来给教师进行《如何进行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讲座;在撰写研究方案时我们发现教师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逻辑很混乱,我们就把研究方案改制成了表格的形式,来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逻辑体系;在研究的中期,我们还开展了工作回顾思考、互助交流活动、小课题研究咨询日、建立小课题研究博客等等,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辅助。并且我们非常注重遇到问题及时优化调控、合理处理,这些科学的辅助,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忙乱性,增强了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2、直面教学,鼓励教师做扎根教学实践的研究

  “改进教学、发展自我”是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师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既要对教师研究进行相应的规范,更要引导教师直面教学中的问题,选择有意义的主题,让小课题研究真正地扎根实践。具体来说,我们有这样几方面的策略:

1)课题选题关注教师自我的经验

  教师教育研究的起步首先是课题的选择及设计,对普通教师提出比较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促进一批科研成果的相继诞生和一批科研骨干的成长。然而这毕竟只是小部分教师所能及的,对大多数刚参与教育研究的教师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困惑、迷惘、无措。

  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倡导:以教师的个体自我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迫于解决的问题为课题选题的方向和教师开展研究的起步。

  (2)课题研究过程注重操作的个性化

  我们鼓励教师从实际需要和可能性出发,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倡导行动研究、案例积累、实践反思的形式,并逐步让教师尝试运用传统课题的学术型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不强制要求。

  学校的科研管理者则帮助教师根据自身关注点和自身能力选择合理的研究点,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研究方案。

  (3)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研究

  基于普通教师的差异性,小课题研究对课题成果形式应倡导多样化。应摒弃传统课题研究成果的相关高标准。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结果的表述,不宜脱离自身的实际可能性去追求晦涩的理论阐述,应该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而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实践、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允许教师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成果。特别是允许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题成果。管理者应对教师课题成果的设计进行帮助,但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基础,根据教师的能力来鼓励教师进行多样的成果总结。

  同时学校还搭建相应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课题研究过程和课题研究成果。

3、积极营造“研究文化”,让教师乐于研究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光靠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参与,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加之本身现行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还存在很大问题,教师队伍中真正接纳教育科研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因此,只有当教师意识到研究成为自己的需要,才会主动投入。

  学校科研文化是一种研究氛围的构筑,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会强而有力地推动教师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被动到主动地投入教育科研活动之中。我们在学校里积极推广“分享与提升”的理念,并尝试构筑“分享型同事”,我们在周一让教师轮流进行教育教学经验、读书感受、教育困惑等等的分享,促进大家养成乐于分享自己的困惑、思考、经验、所得的习惯,使学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这都能无形之中来影响教师去实践、去研究、去思考、去交流,为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群众化打下基础。

实践证明,教师小课题研究符合教师实际能力,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教师小课题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通过现实实践来进行优化和发展。虽然有人认为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太小,但我们觉得,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并不小,而且通过不断的进行小课题研究,把小课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思维方式,那么教师的专业水平必然会越来越优化。

【点评】

有用、可做、易成功的“小课题”研究

嘉兴市很多学校在“校本研修”的推进中不约而同地关注起小课题的研究(有时也称“小专题”),不少学校做得有声有色,成为了学校“校本研修”的特色。

  “小课题”研究为何被学校广泛采用而又让教师悦纳呢?首先,“小课题”研究不同于我们教科研约定俗成的课题研究,它没有课题的申报、立项、结题等等严格而又相对繁琐的过程。这对教学任务原本就比较繁重的教师而言,比较容易入手,心理上也就比较接受。其次,“小课题”由教师自身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生成,指向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指向教师个人实践能力的提高,这让教师感觉“有用”。

  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的“小课题”研究时间虽然不长,却做得很认真,颇具有自己特色:

  其一是“小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将“小课题”与“课例研究”进行有机结合,“课例研究”成为“小课题”的平台,“小课题”成为“课例研究”的主题,将教师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紧密联系。

  其二是个体研修与群体研修相结合。“小课题”研究是针对教师自己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师个体色彩。在现实中,教师个体研修往往还存在很大困难,把教师组成研究团队,以群体研修的形式开展小课题研究,无疑使得教师们从“孤立无援”中走出来,进行分享、交流、实践、提高,感受到了研究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三是注重“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与多元评价,开展互助交流、研究咨询、研究博客等,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教师用教育案例、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不同形式呈现自己的研究,营造学校的“研究文化”。

  我们提倡教师广泛参加的教学研究要满足三个条件:有用!可做!易成功!“小课题”的研究就满足这三个条件,是适合大部分教师参与的研究。

  评论这张
 
阅读(6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