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诺敏河金榜政治学苑

全国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东三省十佳政治教师、黑龙江普通中学首届最佳教师

 
 
 

日志

 
 
关于我

李海,高级政治教师,多年担任高中毕业班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高考成绩优良。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教研文章600余篇,主编合著教学用书、校本教材28本,21项科研成果获市以上奖励,被国内多家杂志社聘为特约通讯员或特约编辑。曾任学校政治教研组长,校科研室主任。荣获过市级教学能手、市级教育科研能手、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市级优质课竞赛壹等奖、市级优秀课题主持人,省级教学设计壹等奖、省首届说课大赛壹等奖、省级优秀指导教师、黑龙江省普通中学首届最佳教师,东北三省十佳政治教师、全国教研骨干教师、全国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

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设计指南 (教师必读)  

2017-03-28 14:42:31|  分类: (53)【教育科学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设计指南

 

一、课程意识(20)

【开发意识】

1、创造性利用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和本质联系,从学科体系高度准确理解、把握教材。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开发课程资源。能在批判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和创造性处理,能积极开发并合理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

【生成意识】

1、课程创生。能从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转向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教学,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动态生成。课堂中不是机械地按预设思路推进教学,能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主体意识】

1、学生即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即课程。能将自己有益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独特的有价值的经验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并且不断创造课程实施的新经验,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二、问题引领(20)

【问题设计】

1、问题引领。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产生的新问题作为教学的结束点,把探究的触角延展到课外,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习得能力的纽带。

2、任务驱动。能以“知识·思维性”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品析、探究,能把主目标细化为一项项“操作·活动性任务”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

【问题意识】

1、质疑能力。善于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怀疑、困惑、探究心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和创新思维;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传授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2、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能力。能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筛选策略的能力、自我反思矫正的能力等。

2、问题解决规律。能根据常规性问题与创造性问题的不同,指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普遍规律和具体规律,重视学生独特的思路,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新方法(20)

【情境意境】

1、情境创设。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或活动,唤醒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解决问题。

2、意境构思。运用“有意义学习”方式,赋予课堂丰实的思维内涵;善于发掘知识或问题内在魅力,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愉悦;在科学理性的“对话”中,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生活感受与人生意义的情感共鸣和思想领悟。

【知识建构】

1、知识建构。发掘原有经验,通过学生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实现学习。教学中既重结论,又重探索结论的过程。

2、思维启发。课堂的信息量和思维量充分,教学能揭示事务本质和规律,关注学生学习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注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因学定教】

1、学习方式。有机融合“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班级学习”课堂组织形式,利用“个体反思性学习、同伴互助性学习、教师引领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2、参与状态。数量:全体学生都融入到学习中来;大部分学生都有表达机会。广度:上、中、下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即全程参与。深度: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参与品质具有“主动、深层、创造性”特点。

3、“共享”理念。能采用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欣赏他人长处,关注自身发展;指导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学会反思和评判。

四、课堂效益(20)

【目标整合】

1、求知增慧。能激发学生大脑潜能,放飞心灵智慧,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的效果。

2、情感教育。能紧扣教学内容,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充分挖掘活动情趣和内涵意趣;师生有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方法整合】

1、教学合一。充分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特点,教法、学法、课型服从于教学目标,学生的“外化展示”与教师的“因问施教”有机统一,注意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2、讲练结合。创造性的发展传统教学这一精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耳、动眼、动情”,“做中学,学中做”;能设计智能情感多维度练习题,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高度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3、规范环节。有必要的感知、思考、交流、反馈环节,留有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留白;立足于现有发展区,指向最近发展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反馈调节】

1、评价反馈。能艺术地让学生暴露认知错误,并及时加以解决,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鼓励;强化评价反馈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清楚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误,及时调整、弥补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和知识结构。

2、归纳小结: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对已学的知识点加以系统整理,把握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和提高。

3、辅学载体。符合“搜集信息资料、补充知识遗漏和拓展学习视野”的课程载体要求,避免学案导学的“课本化、试题化”倾向;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梳理知识、创新表达、矫正反馈、温故知新”的学习载体。

五、教师素养(20)

1、善于启发。课堂气氛民主活跃,调控有度;教师语言精练,关注“问题、情感和语气”结合,体现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特征。

2、引导点拨:导学有趣;精讲有度;答疑全面;反馈及时;方法多样。

3、教学技术。媒体运用得当;善于组织教学。体现“讲出情意,导出智慧,练出双基,评出成绩”的教学策略。(设计者:强光峰  崔成林)

  评论这张
 
阅读(7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