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诺敏河金榜政治学苑

全国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东三省十佳政治教师、黑龙江普通中学首届最佳教师

 
 
 

日志

 
 
关于我

李海,高级政治教师,多年担任高中毕业班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高考成绩优良。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教研文章600余篇,主编合著教学用书、校本教材28本,21项科研成果获市以上奖励,被国内多家杂志社聘为特约通讯员或特约编辑。曾任学校政治教研组长,校科研室主任。荣获过市级教学能手、市级教育科研能手、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市级优质课竞赛壹等奖、市级优秀课题主持人,省级教学设计壹等奖、省首届说课大赛壹等奖、省级优秀指导教师、黑龙江省普通中学首届最佳教师,东北三省十佳政治教师、全国教研骨干教师、全国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

著名校长的校本研究经验之谈  

2017-03-28 14:57:10|  分类: (53)【教育科学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 生命里的温暖《著名校长的校本研究经验之谈》

青春靓丽的美女[图片移动] - 液色迷人 - 和液色迷人学博客,快乐心情,美好人生

 著名校长的校本研究经验之谈

        其实,教育的本质没有人不懂,但是,教育的质效从来都是有区别甚至是有很大不同的!为何?不同的校长。不同的老师多年来,

1、于无声处求实效(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校长唐建华)
  首先,战略上淡化,战术上强化。谈起教育科研,大多数教师都有一种畏惧感,总觉得那是一般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的事。如何消除教师的顾虑让他们克服畏惧感呢?这是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我想到把教育科研的意图隐蔽在友好而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中,将科研要求巧妙地转化为教师自身的需要,让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得到提高,进而克服畏难情绪。于是,我们把“应用研究”作为教育科研切入口。一开始,我并没有告诉老师要进行课题研究,只是购买了这方面的书籍,收集了大量的一线教师的实践资料,分发到教师手中,和老师们一起学习——交流、应用——探讨、实践——小结、再应用……一次次的交流、应用、课堂探讨,闪现出了老师们的愉悦与智慧,不少教师写出了高质量的经验文章,初尝到了研究的乐趣。
  其次,程序上弱化,研究上细化。教师不是专业教育科学研究队伍,教师的教科研究往往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这就决定了教师科研模式有别于专业科研人员。因此,除了学校的主课题外,在研究的程序上我们对老师的校级课题不作过高的要求,没有课题申报、审批程序,不必有详尽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了一份表格,它包括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人员、现象(问题)陈述、现象(问题)形成原因、学习借鉴材料目录、研究过程、研究策略、研究成效,等等。我们强调“问题即研究”、“教育即研究”的意识,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确认问题,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与研究的实践中不断砥砺教育智慧。这样的研究促使教师从细微的教育现象中分析出一些大的教育问题。比如,学生不爱问问题,年级越高发言越不积极,这些都是老师们的研究主题。有一次,一位数学老师无意中说道,临近考试了,语文老师怎么还在反复复习看拼音写汉字呀!于是,怎样让学生过好词语学习关就成了语文组老师的研究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遵循“工作→问题→课题→研究→成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科研流程,从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困扰教育教学的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建立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开展实验研究,最终将成果应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这样的教育科研促使教师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自己平凡的工作,进而能使他们逐步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再次,形式上引领,制度上激励。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科研人员,对教育科研思路、方法、工具的掌握一般不及专业人员。学校要想提升科研工作水平,“走出去,请进来”还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校定期邀请专家、领导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2003年起,我校还聘请了一位学术顾问。他常常深入到课堂,和老师们、家长们面对面地探讨研究,从一个个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教育个案的分析研究中,老师们深感,有这样高层次的专家引领,受益匪浅,科研工作少走了不少弯路。当然,老师们教科研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还得有必要的激励制度作保障。早在1993年,我校青年教师在《江苏教育》上发表研究文章后,我们就制订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当时,这位老师就拿到了相当于稿费十倍的奖金。此后,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便不断修订制度,去年还制定了本校教师的《教科研百分考核细则》,大大激励了全体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积极性。

2、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三步走”(安徽省濉溪县南坪中心学校校长黄 渊)
  引教师上“路”
  学校科研不仅是推动教育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一名教师要从“教书匠”成为“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必须插上教育科研的翅膀。我们邀请了在教育科研上获得很大成绩的县城老师给我们上课,让老师坚信自己有能力涉足教科研而且能出成果。我们组织各学科教学骨干,大胆实验,从本校、本学科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为科研切入点,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

扶教师上“马”
  我们看到了教师有了参与教科研的热情,于是决定为教师创造条件,经过多方筹资,为每学科订阅了相关教育教学报刊,建立了图书室,订购了上万元的图书。我校是全县农村中学中第一个上了宽带,建立了“校园网”的学校。如今包括校长在内的行政领导都要全力支持教师进行教科研,不仅自己要率先示范,还要为他们“保驾护航”。

送教师一“程”
  结合农村中学实际,教师选择并确定了课题,并请市县教研部门给予论证。我们不仅在学校评优晋级方面给予照顾,还给予物质上的保障,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科研。教师在教科研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积极帮助解决,一旦取得成绩,我们就大力宣传并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数学组的“五步教学法”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得到市县教研部门的认可,并在全县推广,还获得了全国“苏步青数学提名奖”。

3、校长要为教师教科研“导航”(江苏省少吴江市南麻中学副校长严卫林)
  导课:组建“教科协作组”,指导教师在“研课”中打磨
  一直以来,教育科研往往被人指责华而不实,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科研脱离了课堂这一根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科研的“实验田”,也是教育科研的“归宿点”,教育科研就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教学得到“最优化”。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教育科研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为了使教育科研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并带着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我们学校由校长带头,分管教育科研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组建了“教科协作组”。协作组不定期地深入课堂进行调研,把握教师的科研动态,了解一线教师的科研现状,要求教师要围绕学校主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确立课题,课堂教学必须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校长通过深入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及时把脉、会诊、引导,并沿着正确的轨道良性发展。
  导研:举办“教科圆桌论坛”,组织教师在“研讨”中增智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营造浓厚的研讨氛围,我们学校由校长牵头,举办了每周一次的“教科圆桌论坛”。“教科圆桌论坛”的开设,为教师进行研讨提供了场所,铺设了平台,激活了教师的思维,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在“圆桌论坛”上,教师们畅所欲言,将自己在平时教育科研中遇到的困惑,碰到的“疑难杂症”,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共同受益。
  导思:召开“文章发布会”,引领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一个不善于梳理自己成败得失的教师,是难于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理念的,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教书匠”,一般不会有多大“突破”。
  要想让一直只习惯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教师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和畏惧心理,校长首先“现身说法”,把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手把手”地教教师怎样写作和总结。如今我们的老师将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如实地写入教学后记中,点滴积累,由点到面,由肤浅到深刻,逐渐实现自了我提升。
  我校还实行了每月一次的“文章发布会”制度,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如今反思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每月的“文章发布会”上,都会产生不少精彩的言论和片段,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创新的做法和亮点。学校及时将优秀的文章向各级杂志社推荐,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观点受到了认可,教师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科研的热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4、成就“科研型教师”有捷径 (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学区校长 张立芹)
  成就科研型教师是否有捷径可走呢?回答是肯定的。这需要我们校长敢于挑战以往的管理经验。
  给教师思考的时间比让教师忙忙碌碌更重要
  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教授晚上路过实验室,发现一个学生在里面做实验,于是好奇地上前询问。学生说,自己从早上一直到现在都在做实验。教授听后大发雷霆,他责问学生:“你整天都在做实验,那你用什么时间思考?”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触动,教师工作与社会上的体力劳动不同,它是一项需要教师身心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而其中用“心”参与是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的重要基础。教师越多的用“心”参与给学校所带来的效益就越多。有许多学校领导过多的要求教师参与各种教研,却忽略教师思考,结果导致教师为了得到领导好评而失去了自己思考的时间,成了一台教书的机器,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及时反思,影响了教师向科研教师的转化。
  给年轻教师学习读书的时间比让其参加无休止的“公开”“评优”课重要
  很多领导认为,评优课和公开课是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途径。笔者则不这样认为,因为与其让教师参与“闭门造车”式的“评优”,不如给教师学习和读书的时间。评优课的成功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心力和物力,很多时候为了一节校级以上的评优课和公开课,会动用学校许多人力、物力,无形中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浪费。青年教师在理论知识储备的前期阶段一味地参与或过多的参与公开课,不但不能使之成为一个科研型的教师,相反只能塑造一个“表演型”的教师。因此,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应当首先注重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加大其对相关教学书籍的阅读量,为培养科研型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鼓励教师努力教书不如鼓励教师多多反思
  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一定会成为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作为学校的领导,应该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不足。我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农人听说某个地方出钻石,有人一夜之间成了富翁,于是卖掉自己的田地去挖钻石,结果几年过去除了花光了积蓄外一无所获。具有讽刺意思的是,那个买下农人土地的人,在一次偶然锄地时,一块钻石却跃然眼前。这个故事的题目是“挖掘自己田地里的钻石”。我们教师的田地就是课堂,我们学校培养的科研型教师就是要立足本职,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地和外界新理念进行沟通和交流,走出一条自己的科研理论路线,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活力和动力。这一点王能智老师的科研教师之路就是最鲜明的例证,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的成功也是一个最有力的例证。
  学校呼唤的是科研型的教师,科研型教师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指导和激励教师们一步一个脚印工作和反思的“领导合理的管理政策”就是成就科研型教师的捷径。

生命里的温暖经典日志目录索引

一组淡雅的彩绘美女素材框 - 生命里的温暖 - 蔚蓝的天空


  评论这张
 
阅读(8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